<track id="lki5d"></track>
<p id="lki5d"></p>

    1. <acronym id="lki5d"><button id="lki5d"><tt id="lki5d"></tt></button></acronym><track id="lki5d"></track>

      魚頭燉豆腐

      發布時間:2023.08.29 閱讀次數: 次 分享到:


       

      吃魚,其味覺品質綜合的排序大概是:海魚>湖魚>河魚>水庫魚>池塘魚>水塘養殖魚。其底層邏輯就是:魚的活動水面大小與魚的鮮美程度成正比?;顒用娣e越大,魚肉就越鮮。其他的水生動物,魚蝦螺蚌,差不多也遵循這個邏輯。推而廣之,雞鴨鵝禽類,也是這個理。再推而廣之,人也是這樣,多出去走走看看,生活就新鮮有意思一點。沒有自由的生活,即使作為食物,也食之無味。

      當然,對于大多數魚來說,大河是其生活的天花板。而對于我來說,大河魚也是我食物的天花板。

      對于大河里大魚的深刻記憶來自我家附近的柘皋河。有一年春汛,正好碰上兩個人抬著一條大魚從溪埂上往村里走,目測有20多斤重。領頭的是我的的一個堂叔。我和他打了個招呼,堂叔很隨意的說,“今天封斗門時逮的,晚上都來喝魚湯”。這是我當時見到的最大的魚,一個魚頭,就讓一個大家族大大小小都喝到鮮美的魚湯。

      我小時候,農村種田化肥用的少,所以稻田里的魚很多。每到夏天下雨時候,稻田里和水塘里的魚就會順著水流游出來“戲水”。我一貫高瞻遠矚,善于觀察,哪些地方魚經常出現,哪些地方魚大一點,我都比較清楚,因此經常徒手就能抓到好多魚,但是都是一兩左右的小魚。中午,我媽就會煮一鍋小魚湯。我對于有骨頭的食物比較沒有耐心。這個不好的習慣源于饑餓的童年。狼吞虎咽、風卷殘云是我從小養成的吃飯風格,這樣的吃飯速度是不支持有骨頭的食物,特別是含有小魚刺、小骨頭類食物。所以,這種情況下,我一般就喝一點魚湯。想吃魚刺少的,只有稍微大一點的魚,那只能等生產隊年底撈“年魚”的時候。

      那會,年初生產隊在門口淘米洗衣塘里會放一點魚苗,年底撈上來,每家分幾條作為“年魚”。有一年,大概是改革開放初,分田到戶的前一年。門口塘里撈的魚比較多、也比較大,我運氣比較好,抓鬮抓到兩條大魚,其中一條一斤多的做年夜飯桌上的“年年有余”正合適,另一條大的魚大概有四五斤,我媽豪氣地決定做魚頭燉豆腐。這大概也是我當年吃到的最大的魚了,是我平生吃到的第一頓最奢侈的魚肉大餐,除了年夜飯。用我媽的話講,魚湯都鮮掉牙了。

      今年春節前,我女婿的一個好友,給他寄了一條20多斤中的查干湖大魚。目測和當年堂叔逮的柘皋河大魚差不多大。女婿送來,妻子大概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這條魚收拾好,然后討論如何吃。對于魚頭的吃法,我們統一的意見是——魚頭燉豆腐。具體做法,我就不講了,有幾點關鍵的地方,我談談感受。

      一,河魚或水庫魚,因為水面大,水也比較深,魚的運動量較大,脂肪含量較為均衡健康,不像養殖的魚,普遍是肥胖癥患者。大河或水庫的水質一般較為干凈,魚沒有土腥味。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,一定不是正宗的大河或水庫魚。而女婿朋友寄過來的這條查干湖魚顯然不符合此標準,魚油太多而且有一股濃烈的土腥味,估計是查干湖洗澡魚。

      二,大河或水庫魚不是越大越好,三四斤左右的較好。這種魚不會太老,魚肉健康細嫩。魚頭處理過程中,最關鍵和容易忽視的是要去掉魚牙齒。大魚的牙齒藏污納垢,不好清洗,必須堅決去掉。

      三,想要魚頭湯變得白如牛奶并且沒有腥味,要先把水燒開,再放魚進去,或者直接用開水煮。避免冷水中溶解的空氣和魚肉中某些物質產生化學反應,所以,生水燉出來的魚湯容易渾濁。燉的過程中不要加冷水,小火慢燉,保證湯的濃度。當然,為了杜絕假冒的大河或水庫魚最大限度地實現新鮮和真材實料,自然就要去水庫邊上去吃,順便看看風景。偶爾奢侈一下,也是對自己辛苦生活的犒賞。

      回鄉的路越修越多,越修越寬。柘皋河圩埂也修成了公路,河邊的景色越來越好,水里的魚應該更大了。每次回家看到柘皋河,我就不自覺地想起大魚,想吃一頓河魚頭燉豆腐。

                編一首打油詩,推廣敝鄉的魚頭燉豆腐: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鐵皮小煤爐,魚頭燉豆腐。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水是礦泉水,魚是大河魚。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世事多變幻,魚頭燉豆腐。

       

      友情鏈接:
      国产精品欲AV 麻豆网站,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,亚洲A∨无码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人成网站不卡